到訪人數:188603
本日累積:23
緊急快訊: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重要計畫
  • 戶外教育資源
  • 城市遊學教學包
  • 臺北趣學習場域
  • 歷屆成果
  • 育藝深遠場次預約
教師手冊-雲遊溪山趣學習
HOME > 遊學教學包 > 教師手冊-雲遊溪山趣學習
回首頁

【童趣樂陶陶】藝術體驗課程 教學指引

【行前篇】
親愛的老師們,歡迎來到臺北市士林區溪山國民小學,我們位於至善路三段,是距離故宮最近的小學,更是第一所「故宮特約學校」。
國立故宮博物院承收藏豐富的明代官窯瓷器,其中又以青花瓷為首,一種白底藍花的陶瓷器,我們結合故宮資源發展出特色藝術體驗課程—童趣樂陶陶,將以書法工具為主題,將帶領小朋友們進入手捏陶藝及青花彩繪陶製品的世界,邀請老師先帶領孩子認識溪山國小。

【溪山國小介紹】
溪山國小位於台北市士林區,依山傍水,陽明山及內雙溪,貼近大自然,以下是溪山國小簡介,老師可從地理位置、環境生態、及人文故事三方面來解說。
• 本校東和汐止市、萬里鄉為鄰,南隔五指山與內湖相鄰,北方則屬大屯火山群為主之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。
• 學校緊鄰陽明山國家公園及內雙溪,三面環山,溪流相伴,自然生態環境豐富,山林、步道及溪流成為環境教學資源,為臺北市唯一位於水源保護區之學校,部份學區歸入國家公園範圍內,故兼具生態保育與水源保護特色。
• 電影魯冰花於民國78年至校拍攝,如今是社區民眾與學校的共同記憶,擁有豐富環境素材與人文故事。

【溪山國小指引】

【溪山國小地圖】

【關於課程】
一、 課程名稱:童趣樂陶陶

二、 活動地點:臺北市士林區溪山國民小學 文創教室

三、 體驗項目:
去年首次推出「青花瓷系列」之陶藝體驗課程,深受各校好評,故今年將繼續深化此套課程,並因應政府對書法教育之推廣,於是我們將「書法」的元素融入課程之中,體驗活動便以中國傳統書法用具,例如:水滴、筆架、筆洗、硯台、硯屏、臂擱,作為青花瓷的手作陶主題─「書陶相依在溪山」,帶領學生一同來體驗中國傳統藝術之美。
「書陶相依在溪山」之陶藝體驗項活動項目,將由授課講師依據各校級別、班級人數,及學員的學習狀況,彈性調整之。本體驗課程均安排在週二,時間以兩小時為主:週二上午約10:00-12:00或週二下午約1:00-3:00。

四、 設計理念:
溪山鄰近國立故宮博物院,更為全國第一所故宮特約學校。國立故宮博物院承襲清宮舊藏,收藏豐富的明代官窯瓷器,其中又以青花瓷為首。青花瓷(Blue and White Porcelain),又稱白地青花瓷,常簡稱青花中國的青花瓷,廣泛流傳,深受世人賞愛,使得青花瓷成為中國傳統文化陶瓷的代名詞,國際間更把「青花」當作中國陶瓷器的代表。有鑑於此,去年溪山結合此社區文化資源,新推出「青花瓷系列」之陶藝體驗課程,引領學員在手捏成形的陶製品上,自由地表現個人的繪畫風格,享受青花繪製的樂趣。
各校在體驗課程後回饋,我們發現「書法工具-水滴」之陶製品深受學員青睞。今年本校除了繼續深化「青花瓷系列」的課程內容外,也因應近年來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推廣之書法教育,在臺灣當代百大陶藝家徐明稷老師的帶領下,規劃「書陶相依在溪山」之系列陶藝體驗課程。
新年度本校嘗試將「書法」之書法工具,例如:水滴、筆架、筆洗、硯台、硯屏、臂擱,與「陶藝」的青花瓷元素相結合,引領學員認識書法與青花瓷國粹、以擴展陶藝體驗課程視野。

五、 配合事項
1. 僅以學生為服務對象
由於課程之後,助教尚需協助學員進行陶製品的後製工作。例如:土坯陰乾、素燒、上釉、釉燒。鑑於人力的限制,本課程只提供學生體驗,帶隊教師與隨行家長均不在課程規劃中,敬請見諒。

2. 學生座位安排建議
(1) 本校文創教室內一共有七張正方形的桌子,請帶隊教師依據班級人數,先安排學生坐面對電子白板的六張桌子,一桌最適坐四位學生。
(2) 建議每桌邀請一位隨行家長入坐,以適時協助活動之順利進行。

3. 課程進行注意事項
(1) 請帶隊教師協助管理班級秩序,以利體驗活動順利進行。
(2) 每桌中間放置一塊木底板,上面主要擺放陶土與相關工具,例如:陶土、泥漿罐、針筆、青花、毛筆、手轉盤。請提醒孩子每完成一步驟後,便將陶製品放於桌上中間的木板上。
(3) 請提醒學生不要勿不斷搓揉,以免學生手的溫度過高,讓陶土過乾,致使手作陶上易產生龜裂,影響陶製品窯燒的成功率。
(4) 捏陶過程中,手上沾黏的陶土在乾掉後會變成白色,請提醒孩子別拍打讓粉末飄散,如有小土塊也不要讓他們搓揉留在桌上,會統一於結束時洗手。
(5) 請帶隊教師回校後,指導學員完成學習單。

4. 領取陶製品注意事項
(1) 請帶班老師於活動結束一週內上網填寫回饋問卷。
(2) 陶製品燒製完成後,我們會電話通知帶隊教師至溪山取件,屆時憑個別學生繳交之學習單換取其陶製品,此學習單將作為本校課程修改的參考。
(3) 陶藝作品無法使用連絡箱送到貴校,會於學期結束前通知,請親自來領取,並簽收確認,而外縣市學校可以提供寄送服務,郵資請先自付,謝謝。
(4) 燒製過程不免會有損壞或缺件之情形發生,敬請見諒。

5. 陶藝體驗收費方式
以一班25為主,每位學生收取350元,均包含材料費行政及其他相關費用。

 

【關於授課老師】
講師:臺灣當代百大陶藝家 徐明稷 老師
自天母工作室習陶後,陸續累積與發展自己的創作,其後成立生活陶坊工作室,從事陶藝教學。以好奇、好玩之風格進行不斷嘗試與創作,作品樣貌多變,歷年亦參與多項展覽並得獎無數,詳見陶藝體驗課程講師介紹簡報,黑陶作品系列更於歷史博物館、鶯歌陶瓷博物館等地典藏。2001年榮獲臺灣當代百大重要陶藝家殊榮。
助教:何榮值 老師
■ 學歷:復興高級商工職業學校美工科畢業
■ 經歷
自陶藝家徐明稷老師成立之生活陶坊工作室習陶後,即擔任該工作室助教,並從事陶藝教學,例如:雲遊溪山趣學習藝術體驗課程-童趣樂陶陶助教;溪山國小學課後陶藝社 指導教師;溪山國小溪山國小「青花彩繪-陶藝品義賣」義務指導教師;溪山國小畢業班陶藝成果展「食在幸福」義務指導教師;溪山國小畢業班陶藝展「『能量杯』讓我看見自己的力量」指導教師。
■ 參展
「書陶相依」個展;「樂在泥中」–何榮值陶作展。
助教:陳盈伶 老師
■ 現任
臺北市士林區溪山國民小學校本陶藝特色課程研發暨授課教師
課後陶藝社義務助教
畢業班陶藝展-「『能量杯』讓我看見自己的力量」協同教師
■ 曾任
臺北市士林區平等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-陶藝課程授課教師、課後陶藝社指導教師、走出教室玩藝術-生活陶藝特展指導教師。
臺北市士林區溪山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-陶藝課程授課教師、畢業班陶藝展-食在幸福義務指導教師。

 

【陶藝課程注意事項】
活動分組建議:文創教室內一共七張方形桌子,每張最適坐四位小朋友,可邀請家長可隨桌協助孩子捏陶。
請提早時分鐘抵達,課程會準時開始,開始前會讓小朋友們先裝水及上廁所,課程進行中不含休息時間。
每桌中間放置一塊木底板,上面主要擺放陶土與相關工具,請提醒孩子聽從指事動作,亦叮嚀別任意玩弄抽屜中的手轉盤。
每完成步驟後,老師及助教都會隨桌檢查,請孩子將陶藝作品置於中間的木板,安靜等待,別不斷搓揉陶土,否則易造成作品產生龜裂狀況。
捏陶時手上沾黏的陶土在乾掉後會變成白色,請勿拍打讓粉末飄散,也別搓揉手上及桌上的小土塊,會統一於結束時洗手。

【時間表】

上午課程
下午課程
分鐘
活動內容
08:50~09:00
12:50~13:00
10
帶隊入校至文創教室
09:00~09:10
13:00~13:10
10
課程介紹及相關注意事項
09:10~10:10
13:10~14:10
60
捏陶創作
10:10~10:30
14:10~14:30
20
青花圖案發想及設計
10:30~10:50
14:30~14:50
20
繪製青花於陶藝作品
10:50~11:00
14:50~15:00
10
清理環境,快樂賦歸

◎ 備註:請老師於課程開始前10分鐘抵達溪山國小,欲提早離開請先告知,文創教室內可飲食,但垃圾請於結束時帶離學校,並請孩子協助清理地面及擦拭桌面,共同維護文創教室整潔。

【捏陶步驟】
陶製品捏陶過程概述(以水滴為例)

  首先,每人會拿到一塊方形陶土,用手掌輕拍,讓他變成圓形狀。
陶土在手上乾掉後,手會呈現白色,請別拍打讓粉末飄散。
  利用手指在土塊中挖洞。
  老師們會到各桌檢查作品,協助調整洞內壁的厚度。
利用木勺輕拍,縮小洞口大小。
輕壓另個小土塊,使其大小可以蓋住洞口,完成請將作品集中放至於中間木板,等待老師檢查。
  用手指沾抹些許泥漿,將蓋子黏上,並輕抹平接縫處,使其平整。
接著會請各桌家長協助用針筆簽寫班級代號及座號於作品的底部。
接著每組會發一罐青花顏料,以及毛筆一支,凡沾上顏料的地方就會有顏色,所以請提醒孩子別一次沾過多的顏料,且要記得留白。
抽屜中有藍色轉盤可以使用,將作品置於其上,讓孩子彩繪更加方便,彩繪時間只有五分鐘,請保握時間。

【書法工具知多少】

書法工具名稱

邀請老師先帶孩子對書法工具有基礎的認識

1

水滴

可控制出水量,每次只會流出一滴水

主要搭配硯台使用。

2

筆架

放製毛筆的架子,可讓筆更易風乾。

3

筆洗

筆洗乃是用於盛水洗筆的器皿。

4

硯台

磨製墨汁的工具之一。

5

硯屏

乃文房四寶的衍伸工具,是放在硯端以擋風塵,最初是預防墨太快風乾而設計。

6

臂擱

又稱作腕枕,用於擱放手臂,

書寫時能防止墨沾於衣袖。

7

毛筆

筆桿

為寫書法時握毛筆的筆身。

【瓷器知識站】

青花瓷

青花源自於中國,為白底藍花的陶瓷器。青花料是從含鈷的礦石中提煉出來的,經過1300℃高温燒製而成。

五彩瓷

為釉上彩的一種,是在已燒成的素胎瓷器上,用多種彩料繪畫圖案花紋。明代五彩器一般以紅、綠、黃三色為主,藍彩則以釉下青花代替。

 

色釉瓷

色釉瓷又稱顏色釉瓷,是依釉水色彩的變化來裝飾瓷器。

通常在釉料之中調整各種微量元素的含量來改變釉色。

【燒陶過程】
溪山國小使用的電窯為無焰式之窯,助教協助陶製品後製過程如下:

圖片 步驟說明
土坯陰乾
授課教師先協助學員將作品收集起來,待坯體完全乾燥,才進行陶製品燒製。
素燒
第一階段稱做「素燒」,主要是以800度的低溫燒製,來增加坯體強度。
上釉
將陶製品至電窯取出後,並且上釉後在放入窯中。本校所使用的釉料為高溫釉。
釉燒
第二階段的「釉燒」,以1230度的高溫燒製。
出窯
出窯後會先分類並進行後續的包裝,最後寄發作品領取通知領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