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訪人數:188603
本日累積:229
緊急快訊: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重要計畫
  • 戶外教育資源
  • 城市遊學教學包
  • 臺北趣學習場域
  • 歷屆成果
  • 育藝深遠場次預約
臺北當代藝術館
HOME > 臺北趣學習場域 > 臺北當代藝術館
回首頁

台北當代藝術館景點介紹

景點名稱

台北當代藝術館

行政區

大同區

景點解說

    台北當代藝術館的館舍建築,落成於西元1921年,原為日治時期專供日本人子弟受教育的「建成小學校」。1945年後,台灣進入中華民國時代,原建成小學校舍被轉用為台北市政府辦公廳舍,直至1994年台北市政府遷入信義區的新市政中心為止。在這五十年當中,這棟紅磚建築體,正是驅動台北市政及各類軟硬建設的神經中樞。
    1996年,台北市政府舊廈被登錄為市定古蹟,並基於古蹟再利用的政策,將原建物之正面廳舍整建為「台北當代藝術館」專用,兩翼部分建築則劃歸為建成國中教室。「台北當代藝術館」與「建成國中」新校的結合,不僅創造了全世界罕見美術館與學校使用共同建物的先例,也被視為是台北市孔廟到保安宮這一條歷史文化軸線的延展,而當代藝術館也象徵了帶動大同區再發展的一個新契機。在國內藝術界殷殷關注之下,市定古蹟的台北舊市府,活化轉用成為國內唯一的「當代藝術館」,並於2001年5月26日正式開幕,從此成為台北文化地圖上的一個新地標。
    台北當代藝術館自2001年開館後,前七年由市政府委託民間企業家組成的「當代藝術基金會」統籌營運,基金會董事和歷任館長、館員們同心合力,陸續辦理了許多精采絕倫的當代藝術展覽,除了致力推動台灣與國際藝壇的對話,也用心開拓民眾的美感品味和文化視野。2008年1月1日起,為期七年的「公辦民營」合約結束,台北當代藝術館轉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接手營運。新的經營團隊除了延續之前的營運理念和方向,也進一步匯聚海內外的關注,結合官方有限資源與民間贊助力量,媒合多元文化和跨界創意。除了扮演國際當代藝術展覽的重要據點,和彰顯台灣當代藝術成果的焦點櫥窗,當代館始終自我期許的三個目標:一是推動多元風貌的藝術創作與展覽,二是著眼於激發民眾的新觀點和新思維,三是提供當代城市發展源源不絕的創意與活力。    在這資訊透通,有形無形的各種關係網路正不斷連結形成, 雙向互動的需求和技術也正式浮上檯面的時代,當代藝術導向的專業美術館,除了需要掌握時代的趨向跟上全球的腳步,也需要在創作生產的這一端和藝術欣賞的另一端之間,鋪設更多的通道和橋梁,規劃各種有利於活絡藝術靈光、訊息傳播、教育學習、休閒娛樂、社區認同、文化建構…的整合機制。正如當代藝術本身是個現代進行式一般,我們希望這個整合機制本身保有一種「茍日新、日日新、又日新」的有機性格,不但能隨時自我補充加強,也能夠海納眾聲,追求更多的可能,共創台灣藝術文化的無限美景。

學習目標

1.將藝術教育融入生活之中。
2.藉由展覽培養教育美
3.推動全民美學運動。

注意事項

參觀本館時,請您務必遵守以下事項,以維護展覽空間及展出作品之品質與完整性,同時給您自己以及他人一次愉快的觀展經驗: 
1. 請勿於展場內高聲談笑、追逐嬉戲、飲食、吸煙及拋棄紙屑、雜物。
2. 請勿於展場內使用行動電話進行談話。
3. 服裝不整、攜帶寵物者謝絕進入參觀。
4. 本館目前全面開放攝影,為維護現場觀展品質,請勿使用閃光燈、腳架以及錄影,展場工作人員亦不提供攝影服務,不便之處敬請見諒。同時請尊重藝術家之智慧財產權及作品版權所有。

教材內容

  • 了解當代藝術文化
  • 更透徹瞭解藝術文化背後的意義

學習資源

學習單(依每期展覽內容而有所不同)

聯絡資訊

  • 洽詢專線:02-2552-3721轉301
  • 傳真:02-2559-3874
  • Email: services@mocataipei.org.tw

網頁連結

http://www.mocataipei.org.tw/

相關主題

□觀光休閒      □文創設計      □人文歷史 

□自然生態      ■藝文發展      ■文化場館
臺北101亮點分類

□古蹟及特色建築    □文創設計  □自然生態

□特色美食  □特色市集商圈  ■藝文展演
相關學習領域 ■語文  □數學  □自然  □社會  ■藝術  □健體  ■綜合

多元智能

□語文□數學邏輯 □內省 □人際 □肢體運作 □音樂 ■視覺空間 □自然

富陽生態01台北當代藝術館01.jpg 台北當代藝術館02.jpg 台北當代藝術館03.jpg
台北當代藝術館04.jpg 台北當代藝術館05.jpg 台北當代藝術館06.jpg
台北當代藝術館07.jpg